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

傷痛:由之可通往永生/ 柯志明教授

傷痛
由之可通往永生

柯志明
20150327 大肚山研經室


    這是一個充滿傷痛又令人傷痛的世界,沒有一個人能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,也沒有一個人能改變世界。除非你先堅定地抱持這種悲觀思想,否則你完全沒有樂觀的理由。除非你先承認並嚴肅面對生命不可根除之傷痛,否則你就無法徹底超越生命的荒謬與虛無。但只有永恆能讓你嚴肅面對此生之傷痛,也只有永恆能讓你超越此生的荒謬與虛無。因此,因為傷痛,我們需要永恆;而為了永恆,傷痛也不可免。

    1.生命是傷痛的前提。沒有生命,無所謂傷痛。再準確一點說,有苦樂感知能力的生命才有傷痛,因此,不唯人,許多有苦樂感知能力的動物也都有傷痛。
    本能上,能感知痛苦的生命都不愛痛苦,也努力躲避痛苦。但實在地看,痛苦是生命的一種記號與表徵,它讓我們清楚意識到生命的存在、狀態與危機,由此,痛苦保護生命,提醒生命當自我保存。因此,痛苦對生命是一種價值,助其自我保存。有哲學家視痛苦為應當全力躲避的惡,這是淺見,不明白痛苦的意義與價值。
    不同於動物,人不只有肉體之痛,也有心靈之苦;人不但有苦樂感知能力,更有思想苦樂之意義的能力。因此,人不但會傷痛,人也會思想傷痛的意義。人之別於動物者在於,人不只在乎有無傷痛,或如何逃避、去除傷痛,人更會在傷痛中思想傷痛的原由與意義:我為什麼會受傷、痛苦?傷痛要向我顯示什麼?對我有什麼意義?如果一生都受苦,這樣的人生能有什麼意義?還有,為什麼整個生命世界充滿傷害、殘暴與痛苦?這樣的世界意味著什麼?難道沒有痛苦的人生與世界不可能嗎?什麼使得世界與人生充滿痛苦?人若越想好好活著,越想活得有意義,就越會思想這些問題。. . . . . . (繼續閱讀)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